云顶集团登录网站陆金所“收缩”迎凛冬:净利暴跌近九成股东频繁低位减持惹担忧
发布时间:2024-04-08
 近日,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控股 ( NYSE:LU;) 发布 2023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中有几个关键数据备受关注。  要知道,陆金所曾经是全球最大的 P2P 平台,随着流量红利实现高速增长。但随着近年来行业红利见顶,尤其是 出清 P2P 后,陆金所曾经的辉煌不再延续,2023 年全年业绩 探底 ,营收净利双双大跌,资产质量也持续下滑。  而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营收净利两端承压,还面临收缩

  近日,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控股 ( NYSE:LU;) 发布 2023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中有几个关键数据备受关注。

  要知道,陆金所曾经是全球最大的 P2P 平台,随着流量红利实现高速增长。但随着近年来行业红利见顶,尤其是 出清 P2P 后,陆金所曾经的辉煌不再延续,2023 年全年业绩 探底 ,营收净利双双大跌,资产质量也持续下滑。

  而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营收净利两端承压,还面临收缩减员的压力,但陆金所却突然给了一剂 猛药 ——拟派发 100 亿元特别股息。而 2023 年全年,公司净利润也才刚过 10 亿元。这种行为虽然极大彰显了公司对于未来 触底反弹 的信心,却也有过度刺激市场的质疑声存在。

  2023 年全年,陆金所营收净利润双双 暴跌 ,达到上市以来的 冰点 。2023 年全年,陆金所实现营收 342.55 亿元,同比下降 41.1%;净利润为 10.34 亿元,同比降幅达 88.2%;实现归属于集团股东的净利润为 8.87 亿元,同比减少 89.8%。

  对于下滑的业绩表现,陆金所董事长兼 CEO 赵容奭对外解释,2023 年第四季度复杂的宏观环境仍影响 SBO。 复杂的宏观环境持续影响小微企业主,2023 年小微企业主的有效需求下降,在此背景下我们优先资产质量而非数量 ,陆金所在业绩展望中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陆金所的营收已经从 2022 年第三季度以来持续 6 个季度下滑。 收缩 和 改革 成为近两年来企业发展关键词。

  2023 年,陆金所进行了 大刀阔斧 的成本优化和转型改革,并对销售及营销团队进行了裁减。截至 2023 年 12 月末,陆金所全职员工人数为 36215 人,去年同期为 71034 人。其中,营销队伍是被调整的重点,23 年 被调整 的销售、营销岗位员工达到近 3 万名。

  我们减少了在抗风险能力较弱地区的布局,将(城市)覆盖范围从 2022 年的 300 个缩减到 2023 年的 146 个。

  陆金所 2023 年全年业绩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余额以及新增总规模的减少。去年,公司余额同比减少 45.3%,新增总规模为 2080 亿元,上年同期为 4954 亿元,同比降幅也达 50%。

  陆金所表示,因为余额以及新增总规模的减少,导致公司多项收入(技术平台收入、净利息收入、担保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也齐齐下滑。

  具体来看,2023 年陆金所技术平台收入为 153.26 亿元,同比减少 47.5%;净利息收入为 123.48 亿元,同比减少 34.9%;担保收入为 43.92 亿元,同比减少 40.4%;投资收入为 10.50 亿元,同比也减少 19.5%;其他收入为 11.44 亿元,同比减少 7.6%。

  第一是担保模式的变化。据赵容奭透露,公司已成功完成向 100% 担保模式过渡,消除了信用保证保险 ( CGI ) 的负面影响。在单一账户的基础上,100% 担保模式下所赋能新增预期将实现全期盈利,但与 CGI 模式下的相比,由于前期拨备较高,可能会于第一个历年录得净会计亏损。

  第二是营收结构变化。陆金所余额风险承担的百分比由 2022 年的 23.5% 增至 2023 年的 39.8%,包括陆金所通过融资担保子公司担保的及通过消费金融子公司提供的。

  加之,近年来陆金所资产质量不断承压,金融风险加剧。2020 年,陆金所 30 天以上逾期率、90 天以上逾期率分别是 2.0%、1.2%。到了 2023 年底,这两项指标已分别升至 6.9%、4.1%。

  2022 年,陆金所控股的损失准备达 166 亿元,同比增长 152%。为应对信贷减值损失的上升,陆金所主动收紧了新增的信贷标准,更加注重资产质量而非规模。这一策略也颇具成效,2023 年底,陆金所的信用减值损失为 126.97 亿元,同比减少 23.3%,

  第三是余额结构发生变化。据陆金所控股联席 CEO 计葵生所言,第四季度通过对客户细分及产品供应的战略调整,陆金所成功培育出一种新业务组合,即有利于 R1 至 R3 客户并反映公司对降低风险的承诺。这进而逐渐改变了公司的投资组合,即 2023 年消费金融销售占新增销售的比例增至约 34%。因此,公司的整体余额结构发生转变,即消费金融目前占 2023 年末总余额的 12%,而 2022 年末则为 5%。

  财报显示,截止 2023 年年末,陆金所的消费金融余额为 371 亿元,消费金融新增总规模为 712 亿元;消费金融的不良率为 1.5%,和上年同期持平。

  另外,截止 2023 年年末的新销售风险承担增至 49.8%,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 21.3%;余额风险承担(包括消费金融)增至 39.8%,去年同期则为 23.5%。

  对此,赵容奭表示,虽然新业务模式将给公司业绩带来短期压力,但长期看有助于公司获得更大的业务自主性,在收入和成本上都能取得更好的平衡。陆金所表示,预计 2024 年新增销售额为 1900 亿元至 2200 亿元,年末余额为 2000 亿元至 2300 亿元。

  虽然陆金所业绩水平将至冰点,但其管理层依然对外释放了无惧艰难的乐观情绪和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

  赵容奭表示,陆金所优先资产质量而非数量,已完成五大降低风险及多元化举措,包括四项 组合 变动及一项业务模式调整等。他还宣布,考虑到我们在业务降低风险及转型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对未来一至两年的增长及资本需求的展望,董事会已批准估计股息规模为约 100 亿元的特别股息,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陆金所控股可能通过派发特别股息来展示其对监管要求的积极响应,以及对合规经营的承诺。

  陆金所控股在 2023 年完成了向 100% 担保模式的过渡,这意味着公司将承担更多的信贷风险,但同时也获得了更大的业务自主性。这种转型可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因此通过派发特别股息,公司可能在为未来的业务发展和潜在的风险管理做准备。 柏文喜进一步表示。

  在这一重大利好的刺激下,当晚陆金所美股开盘涨超 42%,盘前曾一度涨超 47%,市值接近 28 亿美元。而在此前一日其收盘价为 3.09 元,市值为 17.7 亿美元。而在这之前,陆金所的股价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萎靡不振。

  虽然陆金所一直在释放对未来发展信心充足的积极信号,但上市后 业绩变脸 、股价跌跌不休的隐忧却早已体现出来,也未免影响股东们的信心。

  其第二大股东 TunKung Company Limited 已多次减持套现,抛售股票的时机多数为业绩和股价低谷,且数额巨大。这种异于常理的行为一度影响市场情绪,甚至给一些散户带来大股东要 跑路 的担忧。

  据业内财经媒体发现,早在 2020 年《中国基金报》的新闻中,就已出现这一神秘 二股东 的身影,也隐隐暗示了其真实身份。

  也就是说,陆金所二股东背后的受益人实为平安系高管人员,也疑似陆金所和平安系高管的海外持股平台。究竟谁是具体受益人,则可以通过更深层的股权穿透信息一探究竟,在此不多做赘述。

  有业内观点认为,陆金所二股东屡次低位减持套现,可能是基于对陆金所小微信贷业务未来发展前景的不看好。一直以来被视为 不可能三角 的小微信贷业务,想要做好其实并不容易。市场上也基本没有 ALLIN SBO 信贷业务这一块的金融机构能持续在独木桥上行走。

  如今看来,陆金所转型调整 阵痛期 仍未过去,未来是否能够 触底反弹 、 安然扛过压力依然尚未可知。云顶集团welcome官网